乡村教育助力行动专题
 首页  项目简介  顶岗支教  国培计划  三下乡  爱心课堂  联系我们 
文章内容页 荣誉展示
中国教育报:牡丹江师范学院:“乡村教育助力行动”的创新价值
2020-01-15 13:47  
       

     2009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在“乡村教育助力行动”(以下简称“助力行动”)的引领下,开启了为乡村教育振兴服务的新征程。10年来,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推进学校师范教育改革与创新办学模式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影响力大幅提升。

    一是创新师德养成方式,激发成才内生动力。乡村教育的深厚土壤滋养了师范生热爱乡村教育、投身乡村教育的崇高志向,助力行动充分发挥育魂、育心、育人功能,使师范生产生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命运相交织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师范生认识到改变乡村教育面貌的紧迫性和现实性要求,让师范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寻求改进措施,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助力行动是政校合作的有效体现。过去,学校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协同下安排大四师范生到以城市为主的学校实习,这些学校师资富余,对任课教师要求高,实习生很难达到任课要求,因此,实习期间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和成长。与之相对的乡村学校师资紧缺、教学资源有限,“爱心课堂”“暑期三下乡”“顶岗支教”等活动满足了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教育实践的需求,学生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助力行动为师范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学人才提供了平台,为师范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乡村教师打牢坚实基础。

    三是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建“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助力行动对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完善,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并契合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为乡村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包含阅读教育家故事和参与助力行动,培养职业信念;扩展“学科基础课”,设定一表招生改善生源质量,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通过固定教室和“周学习日志”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训练质量;通过自行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创新成果及发明创造实现创新意识培养;通过100本必读书目和60个红色故事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等内容。

    四是创新办学模式,培养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育。首先,学校作为定向师范生培养高校,在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招收优秀农村学生作为“免费师范生”,学生毕业后返回当地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其次,我校以现有的教师教育培训为平台,对乡村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和轮训,通过“国培计划”助力乡村教师的成长成才,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再者,积极开展乡村地区教研员培养工作,为乡村教育培养了523名“种子教师”,形成学校牵手乡村教研员、乡村教研员牵手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育的良好局面。

    五是创新理论研究,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助力行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在学习与实践收获中做文章,形成了一大批理论成果。梁中贤教授的《服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升服务乡村教育振兴能力》《发挥师范院校优势和特色,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构建立体交叉平台体系,全方位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等论文从项目的理念、目的、意义等方面为助力行动构建了基本框架,并深入阐释了项目开展的路径探索和实践效果。过去10年,学校引导专家学者将理论与实践落地落实,通过多途径了解农村地区教师发展现状,分析探究问题产生根源,为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形成了以于海英教授、张高华博士为首的乡村教育研究队伍。学校共发表关于乡村教育研究论文115篇,出版专著6部,以“农村教师在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为标志的学士、硕士学位论文128篇,凸显了助力行动的必要性,展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重要价值。以上成果不仅为学校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丰富了我国乡村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梁中贤 周传胜 王明莉 陈晓东)

版权所有:牡丹江师范学院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