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助力行动专题
 首页  项目简介  顶岗支教  国培计划  三下乡  爱心课堂  联系我们 
文章内容页 荣誉展示
牡丹江师范学院“国培计划(2017)”自评报告
2020-01-14 19:14  

对照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国培计划(2017)”项目实施情况,形成本自评报告,敬请各位评估专家审议。

一、承担项目及完成情况

(一)承担项目情况

我校于承担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国培计划(2017)”6个子项目,涉及三个项目类别。分别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小学各学科),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初中音乐、小学音乐、初中美术、小学美术),乡村校(园)长培训项目(中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高端研修),计划培训全省400名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二)项目完成情况

从2018年1月开始启动实施,截止到2018年11月,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类别

培训学科

项目县

应培人数

实培人数

培训率

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中小学全学科

友谊县

25

25

100%

饶河县

25

25

100%

桦川县

25

25

100%

绥滨县

25

25

100%

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

中、小学美术

全省

100

82

82%

中、小学音乐

全省

100

87

87%

乡村校(园)长培训项目

中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

全省

100

86

86%

未报到原因主要有: 1.有的学校校长有公务,派不出人。教师授课任务重,无法派出教师来参加培训;2.未接到通知,不能出来。3.各种理由,待定,最后没来。乡村教师访名校和乡村校长培训项目,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二、自评工作思维框架

培训的过程(三个环节)

培训前对培训方案的评估(包括项目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培训目标、培训课程设计三个方面)

培训中对培训实施的评估(包括对培训资源、培训管理和培训中的教与学的评估)

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和特色优势的评估。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四个层面)

学员反应、学习收获、行为迁移、组织结果四个层面

()培训前

1.项目设计与方案设计

基于调研、需求分析,确定“三方协同”的工作策略,注重项目设计的整体性

充分发挥项目县、远程机构、和高校三方培训主体的培训职能,整体设计培训方案。201819日,召开项目的培训研讨会,4个项目县的负责人、牡丹江教育学院和网络研修项目的负责人(百年树人)参加了会议,并邀请省国培办仉银老师做了专题培训,培训后我们与项目县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梳理意见和要求之后细化研培方案。

2.基于“能力提升”总目标和培训对象的“差异需求”,确定各子项目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注重培训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培训重点不在学科知识补救,而在于同现实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实现愿望的满足。培训要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①中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

培训主题:提升乡村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校长“引领教师成长”行动能力

研修目标:15天集中研修+50学时工作坊网络研修,集中研修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学习”+影子跟岗”+ “集中培训”,5天+5天+5天三段式培训。在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围绕“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理解与认识”和“专业知识与方法”两个研修模块,帮助参培校长形成科学的教师及其教师专业发展观、掌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能力。

在为期5天的跟岗实践阶段,围绕“校长引领教师成长的行动策略研究”和“行动改进指导”两个研修模块,强化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系统反思。

②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培训主题:培训者研培能力的提升

研修目标:一个目标,教育部设计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打造县(市)一级,本土化、用得上、干的好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二个阶段,培训实施分两个阶段,递进式实施;三项任务:主持教师工作坊、送教下乡培训和指导校本研修;提高四种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网络研修能力和培训能力。基于这个“一二三四”框架结构,做为项目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共设计了四个课程模块,分别是“培训政策、理念与师德;培训能力提升;教学与教研能力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3.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训以任务驱动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中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完成“三个一”:“引领教师成长”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报告;影子基地校“引领教师成长”案例研究报告;学校“引领教师成长”改进行动方案。

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每个阶段都对应完成一个任务: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每个项目县要设计一个总体的送教下乡方案,同一学科的学员要集体设计1份适用于自己所在地区本学科的送教下乡方案。在总结提升阶段,每位参培学员要针对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完成1份“课堂教学改进报告”或“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设计”。第二阶段主要侧重成果提升,主要目标是培训者的课程设计和说课。参培学员要设计一节体现互动参与对话新理念的培训课,并在培训班展示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交流与打磨。在总结提升阶段,要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来开展课例研究或主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教研指导能力。参培学员要完成1份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设计或者设计1份适用于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教研活动的课例研修方案。

(二)培训中

转变培训管理理念,以学员为主体,创新培训模式,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1培训中以学员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呈现

一是在课程内容的专题讲授中增加互动交流,使培训成为学员与专家共同思考、积极建构的过程。二是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专家与学员、学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提高学员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三是以教学观摩课和学员说课上课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促进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性知识。

2.培训中运用强调参与、注重体验的“多元混合式行动学习研修模式”

①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将培训班分成若干工作坊,全程采用以“工作坊研修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实现思维碰撞、智慧共享。

②专业引领、任务驱动。让学员带着任务学、带着目的看、带着思考听,“以学领行、以行促学”。

③案例示范、实操训练。一方面提倡专家采取案例式教学、以例示理,另一方面为学员提供3-5所学校作为实体案例进行教学教研的观摩学习。

④问题解决、专题研讨。培训中专门安排了问题解决的生成课程,用“世界咖啡”的形式,梳理出学员关注的问题,并安排了双导师的现场答疑。

⑤亮点展示、交流分享。每个工作坊轮流完成课前10分钟“同题异构分享”,专家课后分享。每个阶段结束后,每个工作坊按照研修任务的要求在全班完成交流分享活动,并有专家组现场指导。

3.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员提供“无限”的资源,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在加工资源(培训场地、设施和教具等硬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应用和转换的方式,体现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教师培训的核心资源主要是智力资源,其载体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资源。所以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员提供整合优质的培训资源,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培训后

培训学习过程中,学员的积累丰富翔实,研修日志满载收获和体验;研修方法在研修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培训后,学员们满怀感恩之心满载而归,有沉甸甸的知识与启迪,也收获了友谊。

1.成果积累

有物化成果和电子成果。

有过程性成果:研修学习过程性资源,专家讲座PPT、视频、学员研修日志、问题反思等。

有终结性成果:学员的研修成果集、学习心得体会、行动改进方案等。

有转化性成果:申请了教学改革立项研究。

有管理性成果:研修手册、实施方案、日程安排、学员评价、绩效自评报告、培训简报等。

2.学员反应(学员满意度统计结果)

①师训宝学员评价

项目满意率为100%,非常满意88%,满意12%。

培训课程和活动安排满意率为100%,非常满意87%,满意13%。

培训成果与收获满意率为100%,非常满意90%,满意10%

②学员价专家满意率

中青年骨干校长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

 

排名

满意率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

100%

98

2

2

100%

97

3

3

100%

96

4

4

100%

96

4

5

100%

96

4

6

100%

94

6

7

99%

95

4

1

8

99%

95

4

1

9

99%

93

6

1

10

99%

92

7

1

11

98%

98

2

12

98%

95

3

2

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排名

满意率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

100%

100

2

100%

100

3

100%

99

1

4

100%

99

1

5

100%

99

1

6

100%

99

1

7

100%

98

2

8

100%

98

2

9

100%

88

12

10

100%

87

13

11

99%

90

9

1

12

97%

94

3

3

13

96%

82

14

3

1

 

3.学习收

5.3.1行动计划表,培训收获的5点内容,3项改进工作的创新行动,培训后立即执行的1点。以及学员的培训心得和问题反思。

4.为迁移

行动改进方案、送教下乡成果,可以反观学员在培训中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否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5.果评估

推动培训者教研培训能力的提升,各项目县培训团队结束后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集和成果展示册,形成一批示范课和精品课。

打造出最接地气的基层培训专家,学员完成培训后成了我们的专家,开展了培训教学工作。

培训带给学员的新课例、新教法、新教研有力的提升了地区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

三、特色与创新

1. 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①根据国家制定的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科学诊断培训需求,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发展愿景的教师培训需求存在很大差异,要有针对性的把脉教师实际需求,评测参训者的真实水平。

②优化课程结构,突出教师参与,实出实践性课程比例。实践性课程增加到60%,增加了团队研修课程比例。

培训过程中始终强调学员的参与性,引导学员从培训的“接受者”变成 “参与者”,从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变成 “思考者”。通过研修,在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过程中,尝试着变成教学的“研究者”,最终将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返回到教学实践和管理中去,完成经验的转化和能力的提升,从面具备辐射和引领他人的能力。

③在设计上还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他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国培的首要内容。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理论引领结合经验指导

培训专家的组成来自高校、教研员和一线优秀培训者、校长和教师。国家级专家经验丰富、站位高,对政策理论研究到位,内容新,有研究成果,善于提炼经验,有自己的教育主张。省校级专家熟悉掌握省情,熟悉受训者情况,具有实操性。循循善诱,善于启发,节奏把握好,全员推进效果好。项目县和一线专家讲课内容更接地气,讲座条理清晰,经验案例指导性强。

在专家选聘方面,一方面根据课程需要,另一方面在以往培训的基础上,选择培训效果好、学员满意率高的专家。

3.以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突显培训的人文性

首先是“用心”。教师培训工作,要求我们做到精心、细心、耐心,科学研制方案、严格落实要求、周密运行、细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沟通解决,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环环相扣,落实到位。

其次是“用情”。我们的培训要用温度,要有情感。

最后,是“用专”。培训者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4.后续跟踪,有助于持续学习提升

返岗实践阶段,为了便于学员的管理与指导,以区县为单位组成团队研修教师工作坊,工作坊有我校学科专家、优秀学科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三人行”工作坊专家团队,保证坊内有专家跟进、指导。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指导工作,2018522日—24日,我校组成专家组到国培项目县指导送教下乡工作。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查阅材料、实地考察中小学等方式,了解指导国培工作。总体感觉桦川做的比较好。

5.召开基础教育座谈会,加强了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沟通与交流

在培训期间,学校召开了“国培计划”基础教育座谈会。围绕着乡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提出新要求这一主题,分别就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师德塑造、农村教师职后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强了学校与基础教育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与服务于基础教育的能力。桦川职业高中校长陈学会是上届校长班学员,成为本次培训的专家,同时还带队招聘应届大学生,职高成为我校实习就业基地。

5.校地结合,

2015年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开展以来,我校与牡丹江教育教学研究院、牡丹江市中小学紧密结合,指导专家都发了聘书, 由高校、教研院、一线教师组成“三人行”导师组全程参与培训的过程指导。接下来要签订牡丹江市十所中小学为我校“国培计划”实践基地。

四、经费执行情况

我校制定出台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按教育部经费预算规定及早制订出预算,并严格按规定把资金划拨到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支出按国家财务制度严格审批,没有违纪滥用经费现象,且手续合理。

、问题与改进

1.课程设计有待优化

培训课程内容偏多、偏全,培训的课时安排过满等现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员学习过于紧张,信息量过大,难以消化。

改进措施: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留给学员多一些时间进行问题解决、培训反思与交流。

2.进一步打造核心课程,逐步形成名家特色课程体系

改进措施:方案设计曹友斌、教研跟进李治军、师德心理田丽等。

3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交叉进行,增加项目县跟岗实践活动。

改进措施:拓展周边项目县跟岗实践基地。

4. 注重专家讲座前、中、后各环节的完善。

改进措施:在邀请函中明确讲座主题及内容范围。讲座要注重案例和故事,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问题说清,道理讲透,方法到位。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反馈机制,课中培训者注意倾听学员意见和需求,调整课程节奏,注重课堂互动和交流,要有培训小结,注意培训提升。课后学员反思要真诚,要谈出学习有什么收获,对今后培训有那些启发和指导。

5.要增加团队拓展训练类、小主题团队研究等课程,为打造学科团队可进一步增加学员展示活动和机会,模拟体验团队活动等。

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

 

牡丹江师范学院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一日

 

版权所有:牡丹江师范学院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